为家谱质量翻牌 为家谱功能洗牌
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 吕玺林
今年清明期间,有幸阅读了族中长老们收集的《吕氏文化》报和《中华吕氏报》,激发了我对吕氏文化和家谱研究的热情。
看了本家家谱,又通过对比学习其它几个姓的新老家谱,参照《吕氏文化》报和《中华吕氏报》中有关吕氏文化的知识,尤其是副总编吕有凯宗亲有关家谱的系列论文,使我对家谱知识有了快要入门的感觉,欣兴而然,习作本文,向吕氏文化中心的长辈们表达敬意,诚请赐教。
家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记载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文献,是前人编写供给后人查阅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编谱时期当代人文资料)。家谱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很广,可用存史、资讯、教化六个字来纳其广义。家谱既可供族人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培养亲情,继承和发扬前人优良传统,又可作为家族文化教科书。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家族特色的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广大族人的殷切愿望。要实现上述愿望,就要求我们当代人编出好的家谱。
好的家谱才有真正的作用和意义。笔者认为,传统模式的家谱,功能不全,不具备广泛的实用性,可读性不强,体例老化,编排技术方案早已跟不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更何况后代人。传统家谱的具体不足主要表现为竖排、繁体、左翻、世系与传记分离,后人和缺漏小分支无法在谱中同代同位续补,可存而不实用等,要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亟待改革,建立现代化的编谱体系。
自去年以来,中华吕氏文化中心的家谱主编吕有凯宗亲提出了一个“现代家谱”的新概念和一套家谱质量的新理论,是家谱理论和家谱技术领域的崭新起点,这个起点直接为家谱功能洗牌,为传统家谱理论翻牌,为家谱质量翻牌,为家谱的实用性出了第一张好牌,可喜可贺。
何谓第一张好牌?何为可喜可贺?就是吕有凯宗亲在《启用新体例编好新家谱》(见《吕氏文化》报第19期)的论文中,对好家谱作了一个确实应达到的质量定位标准。笔者认为,吕有凯宗亲对好家谱的定位标准,应成为我们广大吕氏文化爱好者和家谱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该标准能够实现广大族人的殷切愿望。
这个定位标准,对好家谱的“好”,作出了四个系统的定义,概念明确,对于提高家谱质量具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新编现代家谱质量的理论,关键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实现发展。
要达到这个定位标准,我们就应当学习、理解、掌握这个标准的整个理论体系,重视以下几个主题:
1、充分认识启用新体例的必要性,加快意识更新,通过学习与对比研究,总结编家谱的经验。
2、运用家谱新技术,“多交流,多学习,充分认识运用新体例,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子孙后代”。
3、正确认识传统体例,克服盲目“尊古”,要充分认识传统体例的缺点。
4、还要学会比较,大胆启用新体例,不让古人拉着后腿。
5、注重实用性,为完善家谱功能洗出一副好牌,有利于普及,推动学习家谱,运用家谱的新风尚。
6、坚定改革信心,因为只有改革,才会进步,要思考发展,不要一味从古,停滞不前。
——选自《中华吕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