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谱编纂的完善体例与创新成果
—— 吕有凯主编的《吕氏家谱》体例简析
江苏沛县 吕继明(2012年11月)
农历壬辰之秋,我偕夫人恭访浙江永康“中华吕氏文化中心”。其间有幸结识了在中华吕氏文化中心工作的吕有凯宗贤。同时承蒙惠赠他主编的《吕氏家谱》(第一集)。
交谈中得知,有凯先生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在县政府和开发区等单位工作,热爱家族文化,历经8年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全程执笔主编了本册家谱。现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他便全身心地钻研家族文化,在吕氏文化中心专职负责编辑《吕氏文化》报,对现代新编家谱的编辑技术和方案研究创意新高,颇富成果。
2007年编竣付梓的云贵珍公支系《吕氏家谱》(第一集),计十六章,925页;精装压塑,古朴雅致。展卷恭阅,我的第一感觉是,版式设计科学,功能结构完善,体例创新,内容丰富,且文化内涵厚重。返回古沛寓所,结合拜读《吕氏文化》第十五期刊载的吕有凯《论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一文,进一步了解、体味到有凯宗亲热爱、重视家族文化事业的良苦用心和奉献美德,进一步感悟到有凯宗亲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有凯宗亲的感佩与敬意。
我在2006年曾经主编《古沛吕氏族谱》,力图创新,拿出了约30%的篇幅做文献,但主体仍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窠臼。捧读了有凯的成果,默然赞许,肃然起敬。就其创新之处,谈点看法,与广大宗亲共勉:
一、巧妙划分历史阶段,符合分支家谱的世系连宗特点。
有凯主编科学地把分支吕氏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炎帝到太公吕尚诞生43代为第一历史阶段,因为从伯夷受封为吕侯,有了吕姓的起源,但其后代并非代代用吕字为姓传承,且真实性待考,可认而不可全信。第二历史阶段是从太公吕尚到本宗支始迁祖诞生的80代之间,只叙述直系血缘关系,一代一户,不详录旁系。第三历史阶段,是从本宗支始迁祖诞生的1332年到2000年编谱,六百余年25代,代代详录,户户登记。这个划分,既表述了历史源流,通古达今,又充分突出分支家谱的特点。
二、有凯研究创新并成功运用的“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满足了现代人入谱内容丰富的记载要求,超越了传统五世线谱等各种体例的优势,足可取代各种传统的家谱记载模式,堪称相对完善的最新家谱体例,值得学习、推广运用。就“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体例的优点,简析如下:
1、集世系、行传、家庭人口的相关信息于一体,查阅方便,一目了然。
2、各代纵向关系简明,横向关系清晰,近亲关系依次相连。
3、设计有“入谱宗亲户主检索表及查阅范围”和“户主目录”,查阅便捷,查阅人可以像查字典、词典一样,依次查阅所需的内容。
4、具有科学完善的补记功能,各代都可预留同步空户位,有利于缺漏的外迁分支得谱后,历代同位补记入谱。
5、完善的延续登记功能,有利于传承,有利于迁徙户自带自续。家有此谱,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子孙后代可在自有新家谱中延续登记40代左右,一户一本可连用千年之久,亦可避免后世修谱时的遗漏缺憾。后人也无需再忙于“十年小修,三十年大修”的谱牒回环中,续修的时间可以延续的相对久远。
6、便于统计、了解本宗支规模,历代总户数一目了然。
7、节约版面,降低成本;节约纸张,压缩重量,有利于保管阅读。编修家谱的传统模式,大都是欧式或苏式。在子子孙孙世系传承的栏目或横连竖吊的线谱中,页面空白太多。有凯创造设计的这一样式自成一体,基本上是页页满载,厚厚实实。他的这一宗支世系,自明初吕珍公传承至今25代、古今入谱9450户、现有人口3.4万人,仅用了760页版面,即清晰了然,加上文献和各类综合资料160页,共925页就完善了上述所有功能。如按照传统的吊线或横向连线法,所需版面,至少要翻3--4倍,节省纸张60﹪左右。
8.内容丰富。“吕氏宗亲名谱”是该族谱的主体,占全卷内容的80%;历代逐户、逐人、逐项登记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已是浩繁大观,力求兼顾存史价值和实用价值。可贵的是,该族谱在卷前以大约20%的篇幅设计了彩页及家谱编纂的常识、历史资料、诗词碑文、故事传说、人物传记、生平简介、精英名录等,彰显了族谱的史学意义。可谓一卷在手,思接千载,情系万里;查阅起来,易读易懂。
9.文化内涵厚重。“人生几回说往事,故垒萧萧芦荻秋”。现代的人事风物,都将成为历史;历史最终留存的是文化;即便是有幸遗存的千载实物、万载工程,如珍宝玉器、万里长城之类,也都以其独具的文化(文物)价值彰显于世。族谱之所以被国人特别是政治家看重,并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它的文化价值,它的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特殊功能。编修族谱者,在适应族众们“辨亲疏,明世次”欲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强文化内蕴,折射社情世事,展示历史断面,方为高手。该族谱注重了这一点,既为后人拓展了阅读空间,也为族谱文化延伸和丰富了特质要义,难能可贵!
有凯先生在《吕氏文化》报发表的论文中较全面地论述了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并呼吁编谱同事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传统模式”,我作为吕氏族人且同龄人、同路人,深感有凯宗亲之良苦用心,诚愿族众理解之,赞赏之,响应之,仿效之;亦望有凯宗亲不断创新,超越既往。
——选自《中华吕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