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谱编辑部(WAP手机版)
首页 > 论坛园地

吕珍公父子始迁云南宣威的社会时代背景及生平概论

作者:  来源:中华吕氏文化中心  查看:7093

吕珍公父子始迁云南宣威的

社会时代背景及生平概论

太公第100  珍公第20代孙  吕有凯

 

云南宣威吕姓始迁祖吕珍,系太公吕尚第81代孙:诞生在元朝末期(公元1332年),建功立业在明朝。

 

 

一、揭竿而起

元朝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封建帝国王朝,公元1206年建国于蒙古,1279年灭南宋后,建都北京,历时162年,灭宋后实际统治中国89年。1368年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建立明朝。

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腐败、昏庸、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各种灾害不断发生,加上长期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人和南方人倍受压迫和欺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反抗元朝黑暗统治的情绪日益高涨。1351年(元顺帝至正11年),在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的筹划和领导下参加治理黄河的15万民工起义抗元,韩山童死后,起义军在刘福通领导下扩大到数十万人,因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1352年,郭子兴等人在濠州起兵响应,郭子兴死后,这一支红巾军由朱元璋领导,成了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主力军,各地起义军都陆续归服或招降在朱元璋旗帜下统一指挥。1353年,江苏泰州以贩盐为业的张士诚带领兄弟和吕珍等壮士17人,起兵反抗元朝。吕珍任大将,杀了元朝地方军官和富豪,占领了泰州、松江、常州、六合等地,元军难以抗衡。

 

二、英勇善战

1358年,张士诚在苏州设府称“周王”,建立周国。1363年改周国为“东吴国”。从起兵到1363年的10年间,占领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几省的部分地区,南至浙江绍兴,北至山东济宁,东至东海岸,西至汝州,纵横2000多里,势力超过了刘福通领导的第一支起义军。这时各路起义军头目都想争天下当皇帝,开始相互火并,抢占地盘,13632月,张士诚想消灭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就派大将吕珍率兵攻打安丰。安丰被围,粮尽人饥,难以支持,刘福通派人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怕安丰一破,张士诚势力扩大后难以招降,便亲自率大军赶往安丰救援刘福通,可是,朱元璋还没赶到,吕珍已占领安丰并杀了刘福通。吕珍听说朱元璋援军要来,就下令挖掘战壕,修筑阵地,扎营据守。朱元璋赶到,几天内三次攻打吕珍,吕珍率兵冲出重围。13668月,吕珍与五太子(张士诚的养子)领兵6万,屯驻湖州城东的旧馆、升山、水寨,10月朱元璋派徐达攻克升山、水寨后,旧馆粮尽援绝,吕珍被朱元璋招降,此后,吕珍在朱元璋反元建明战争中屡建战功。

 

三、奉旨西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称帝立明朝,纪元“洪武”,在位31年。

明朝建国初期,云南还是元朝封派的贵族梁王——巴匝刺瓦密控制的地盘;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乌撤(威宁)、东川、宣威等地,都是少数民族土司控制的地盘,都有自己的武装,据地自雄,动乱不息。从1369年到1375年,朱元璋先后5次派使臣来云南对元朝梁王和昭通、威宁、宣威等地土司进行招降活动,打算和平统一云南。但由于各地土司相互勾结,负隅顽抗,刺杀了王义、吴云等明朝使臣,前四次招降无效。1375年(洪武8年)第5次派人到云南,朱元璋点将吕珍,封吕珍为护国大将军帅兵到威宁、宣威等地进行招降活动。由于有前四次招降不成的经验教训,吕珍领旨时,朱元璋面授机宜:对土司地盘实行“先招降,不服降者就用武力征伐,既攻占又驻守”的战略。因此,大明朝护国大将军吕珍大人携妻带子率兵来到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威宁、昭通、宣威地区,成为现今5万余人口的云贵吕姓始祖。吕珍公当时年龄在45岁左右,夫人倪氏,生有二子,奉命随父西征,长子吕永祥封护国将军,当时20岁;次子吕永秀封千户候,当时16岁。

 

四、滇东建功

1381年(洪武14年),朱元璋派傅有德、汤和、周德兴、廖永忠等大将为西征将军,率兵入川,四川、贵州先后归附明朝,西南只剩傲慢顽固的云南梁王,无视明朝使臣的规劝,拒绝招降,誓死维护元朝的残余势力。138 1年(洪武14年)9月,朱元璋命傅有德、沐英等大将率兵从南京出发西征云南,按朱元璋指示:兵分两路,一路由傅有德率领,径由湖南、贵州六盘水直指曲靖。一路由沐英率领经永宁(四川叙永)南下,与吕珍部接应,主要目的是牵制昭通、镇雄、东川、威宁、宣威一带土司,使他们不敢离家去昆明援助梁王,为傅有德大军进功曲靖打进昆明作后应。

曲靖是进军云南的咽喉,北面的威宁、宣威有吕珍经营6年的明朝地盘,多数土司已被吕珍招降或征伐归服,有些成了吕珍的朋友,为傅有德进兵曲靖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通道。云南梁王为了抵卸明军入滇,把主力军调集曲靖,主帅叫达里麻。元军借白石江为屏障。傅有德率明军于13811217凌晨进入曲靖,正遇大雾弥漫,被白石江挡住,明军绕到元军后面的廖廊山,遍山插旗帜作疑兵。天亮雾散,明军四面鸣金击鼓,元军以为腹背受敌,军心动摇,阵脚大乱,明军趁机强渡白石江,直捣元军大本营,主帅达里麻慌忙逃窜,陷人泥坑,被明军活捉,白石江大战当天告捷。这一战是朱元璋统一云南,彻底推翻元朝最关键的一战。

明军休整几天后,于1224到达昆明城外大板桥,元朝云南右丞相关音保等出城投降,1225明军占领昆明城,满城百姓焚香欢迎,元朝云南梁王自知末日已到,与亲近臣僚集体自缢,明朝大军占领昆明后,第二年攻克大理,陆续平定全省。朱元璋派义子沐英统兵镇守云南。

明朝在云南设立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1382年设曲靖府。安排大量军队留守云南,住曲靖,公元1387年又从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选精兵45千人,买牛2万头,配给军人农户,在曲靖、越州等地屯田开发土地,发展农业,所以曲靖府在13944月升为军民府。

 

五、扎根宣威

明朝的军事管理体制是皇室设兵部;兵部下设五个军事都督府,分管全国各大区;各省设都司;都司下设卫(卫的军事职能相当于现代地、州、市级军分区),当时在威宁设卫级军事防区叫乌撤卫,兵力为5600人;下设5个所,一个所的兵力为1000-1100人(也称为千户所),乌撤卫防区的昭通、镇雄、东川、威宁在1383年正月划归四川布政司管,宣威所归曲靖府领导。吕珍去逝后。长子吕永祥,次子吕永秀在曲靖军民府授职,奉命驻防在宣威虹桥铺,吕永祥顶替父职,任宣威所正千户(正五品)官,年俸禄为16石;弟任副千户(副五品,指挥官,年俸禄为14石。防区拨管至斗南土司界,兄弟二人奉命在母猪箐、石城分别设置哨所20多个,坐镇戌守,主要任务是防止土司叛乱、维护地方治安,迎送接待过往军队、官员、传递文书等,遇有战争随时听调。军马分三处饲养,虹桥社区的上马房、中马房、下马房三处地名因此得名,可见先祖当年开赴宣威定居虹桥的浩荡气势。

随着明朝政局稳定,土司动乱平息,奉命撤哨。按照明朝实行的军屯制度,“组织军队耕种土地”,曲靖驻军规定为“三分守备七分耕种,每个军人农户给田()50亩,并配给耕牛、农具。军人农户上交的皇粮交给当地的军队作军粮”。于是,吕永祥奉命将十分之三的哨兵改编为铺兵(即地方武装,约300人),十分之七的士兵(约700人)各得安身之地50亩,成家立业,但属于世袭军户,父老子从军,遇有战争,随时统一调派参战。这是明朝270年的兵源制度。

 

六、定居虹桥

撒哨定居后,吕永祥为虹桥居民首领,继续享受正千户(正五品)之禄,弟永秀享受副千户(副五品)之禄。永祥公领奉有皇帝圣谕牌一块,圣谕牌上写道:“尔自耕、尔白吃,无人收尔租,无人收尔粮,有田耕田,无田耕山,随所到之地自耕自食”。曲靖军民府还派人明确界定,按皇帝圣谕“凡属原哨所管辖范围的全部地盘归吕氏兄弟,自耕自食,不收皇粮”。兄弟俩合住一家,共建家业,孝养慈母倪老太君。

吕永祥婚配王氏夫人,生一子吕柄;吕永秀婚配刘氏夫人,生五子:吕栋、吕梁、吕桥、吕校、吕榛,宣威吕氏第三代共有堂兄弟6人。

定居虹桥后,由于土司的报复行为,永秀公被兵匪掳去,永祥公不惜银钱,四处奔波,到处寻踪,设法营救,几年过去,查访得知被关押在东川。经朋友帮助调解,用自己的大白战马换弟回家,得以团圆。

 

七、子孙和睦

兄弟二人共议家事,永秀公说:“我被兵匪掳去几年不在家,妻儿家事全得兄操劳,又救我回家,兄爱弟之情,感激难尽,为弟我身衰体弱,命不长远,五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要分居,请把家业分为二份。”永祥公主张说:“儿大分家是常理,但不能按我们兄弟作二分,你我兄弟共有六子,你有五子,是我亲侄,我们要对六个同等安排,家业、差役(佣人和家兵)都按堂兄弟六个平均分配。”

分家不久,永秀公于1425年去世,享年65岁,永祥公带领子侄将弟安葬在原登高山哨所旁。1437年(明朝英宗皇帝正统2年)6月初7,永祥公用青马一匹,青白绸布10余匹,请曲靖军民府知州和当地土司官及户(族)长阿长、阿倘、阿豆、阿浦、阿竹、阿吉、阿天、阿崔、阿龙等人员来查验皇帝圣谕牌,并点明地界,订立《吕家坟山永远无争文契  》(详见史料影印件)。自此后人不称登高山,改称为吕家坟山。随后,永祥公考虑到子孙要长期发展,需要有宽敞的坟山建立祖茔,就请阴阳地理先生择选水沟山作第二第三祖茔,并明确安排交代给6个子侄:“你们6兄弟子孙后代要分建三个祖茔,吕柄及子孙后代在吕家坟山建造祖茔,吕栋、吕梁两兄弟及子孙后代在水沟山建造祖茔,吕桥、吕校、吕榛三兄弟及子孙后代在尖山建造祖茔。

 

八、启迪后代

永祥公在公元1445年去世,享年90岁,墓葬吕家坟山。

以上所述,就是我云贵吕氏开基始祖,吕珍父子三人的生平简介及迁居宣威的社会时代背景。

由此可见,我们的两代先祖,吕珍、吕永祥父子当年的聪明才能,真是智慧超群,一生忠君爱国,为国为家,不辞辛劳,开基创业,远见卓识,耀祖光宗,启迪后人。

吕珍公教子有方,永祥公如此宽厚仁义,为人慈善,爱弟如己,爱侄如子,居功不傲,相依为命,亲密无间的兄弟情义,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兄弟团结的光辉榜样。现有很多支系很多家兄弟都继承了永祥公这种高尚品德;强帮弱,富济贫,大带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种兄弟关系和家族团结风气,已成为我吕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

我们为有这样品德高尚的先祖感到自豪,感到荣耀,更应该使这种优良家风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启迪后代,做到爱国爱家,搞好兄弟团结和家族团结,同舟共济,和睦邻里,同享平安,共同开创家族和睦万事兴的家族发展环境。

 

 

考证资料来源:

1、珍公后裔云贵各分支宗亲提供的历代《吕氏家谱》

2、《中国通史》

3、《明史》

4、《宣威县志》

5、《汉民族入滇史话》

6、宋朝时期的《吕氏家谱》

7、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漳平、南靖、永定等省区《吕氏家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贵州吕氏家谱一、二、三、四
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1号7楼 邮编:553537
联系电话:0858-3633111 13984603139 15394392199
QQ:2216837185 投稿邮箱:2216837185@QQ.com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67号 黔ICP备1500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