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家谱是一本永不注销的“户口簿”
家谱是一套使用期最长的“家具”
家谱是一个年年有新成员的“家”
家谱是一个流芳千秋万代的“家”
家谱把我们世世代代变成“寿星”
家谱是一个传承血缘亲情的“家”
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祖宗把血源分赐你我
我们才有这个大“家”
不编家谱,忘记祖宗
子孙后代也会忘记你
编好家谱
给逝去的先祖们安一个“家”
不要让他们都成为孤魂野鬼
编好家谱
给自己营造一个永久的“家”
让你永生在这个寿星的大家
有了这个“家”
后人知道你在那
有了这个“家”
后人会把你牵挂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编修家谱,整合家族,上敬先祖,下顾子孙的家族文化活动日益兴盛。各族各姓各支系掀起了修编新家谱的高潮,编谱人的热情可嘉,精神可贵,实可敬佩。但由于条件各异,文化底蕴有别,对谱牒历史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齐,理解各异,其效果差别很大。为了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首先将十七年编谱生涯中的实践经验、体会和收集、整理的谱牒历史与家谱知识,弃伪存真,削粗取精,浓缩精华,供大家参考、借鉴、删繁就简、挑选各自认为或有用于现代的精华,避免盲目套用,生搬硬套。
诚请广大家谱爱好者与我同行,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把大家的新技术、新理论集合起来,让广大家谱爱好者和有识之士共享。由于水平有限,差错难免,定有漏误,诚望赐谅,恳切希望给予帮助和修正为谢!
[OT_page]
第一讲 谱牒历史知识(摘要)
1、谱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谱牒是从商周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从上层社会的世家、世本、玉牒逐步扩展到民间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总的可分为四大类,即帝王诸侯世谱型,氏族谱型,地方宗谱型,民间家谱型。这四种类型按姓氏世系及人物记载的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姓一宗谱,如帝王诸侯谱,民间家谱。另一类为多姓多宗集编谱,如通国氏族谱,郡州谱,姓氏典。
2、谱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对谱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指“籍录”。二指列其事的布。三指以记世族传承的谱。总的含义是按事物的类别系统地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以作示范或寻检。如年谱、家谱、棋谱、乐谱等。
3、什么叫谱牒?牒的含义是什么?
谱牒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汉司马迁著《史记》,在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言:“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说明谱牒始于秦汉之前。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名、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图书叫谱牒。谱牒是宗谱、族谱、家谱、家传、家乘的统称。牒,是指古代用竹或木片写成的书版就叫牒。继之后有玉牒、金牒。牒在特定处专指谱牒。也可引申为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等。自从我国发明造纸以来,早已放弃竹或木片书写文字的传统。谱牒一词实可不必永久留恋,现代民间已习惯称为谱书。
4、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其概念是一祖之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其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书,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能称为宗谱,这就是宗谱与家谱的区别。
5、什么叫家谱?
“家谱”这一名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指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书统称为家谱。
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定义繁多而复杂,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有族谱、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家乘、氏谱、支谱、载谱、宗谱、家谱、官谱、私谱等。
如此繁多的家谱名称,源于古代各时、各地、各人的认知观念、思维层面、文化底蕴、逐名欲望等不同原因,各自所为的始创而形成的,加上交通、信息条件限制,文化交流不变,一经写用,渐传周边及后人,导致今人都误视为传统文化。
我认为,古代家谱名称复杂化的形成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盲从的。这是在古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程度、文化交流范围的局限、某些不完善观念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但古人对中国家谱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厚非。
6、宗谱、族谱、家谱有何联系与区别?
古人对宗谱、族谱、家谱是早期定义是,从宗、族、家的早期含义看,“继别为宗”,除嫡长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纳入的这种谱书为宗谱。而族谱虽意义大致与宗谱相同,但由于分居、远迁等原因,虽也将旁支纳入谱内,其远迁的旁支并没有完整地纳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这种谱书属于族谱。至于家谱,“谓一门之内”,其所记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系为主体,只留与本家传承收藏,凡这种谱,均属家谱。上述三种谱书虽有差别,但因上溯远近不一,或传袭旧谱名,故后世也大多统而称之为家谱。
7、古人对家谱文化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古代对家谱文化做出系列贡献的杰出代表有,西汉《史记》的作者司马;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欧、苏两位先贤发明的家谱技术体例,广为流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入谱的人文资料日益丰富,欧、苏两个家谱技术体例的缺点已十分突出,(下文将作专题分析)。
8、明末创新体例未能普及的原因浅析
在明末清初的旧谱中,本人发现过两种比欧、苏体例都科学、省纸、更便用的先进体例,一是三代叠式一家清,二是同代平行三代一家清。两种体例有其共同的优点:一是不受同代户数多少的限制,小宗大宗都适应;二是代代亲疏排列顺序相连,不受记载事项多少的影响;三是节省纸张,没有虚增篇幅。遗憾的是发明人失考,更可惜的是这两种体例均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就没有自成一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明人自家用了即可,没有向其他宗支、其他姓氏交流推广;二是编谱人多有虚荣心态,自以为能,不愿学取他人经验;三是编谱人多有从古心态,不愿离开古人的“脚印”,一直袭用宋代的欧苏体例,因循守旧,死搬硬套,导致这两种三百五十年前的先进体例至今没有光彩。
9、我们现代人编谱如何选定谱书名称?
我们现代人修编代家谱,多为整族整宗合编,编谱宗旨皆为和睦、和谐、联宗、建立血缘亲情,如中华吕氏文化中心总会提出了“中华吕氏一家亲”这个十分感人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我们现代人修谱的名称,最好选定一个温馨的“家”字,不论大小宗支编谱,最佳选择应为“某氏家谱”,辅以“某地”和“始迁祖尊称宗支”,最能体现亲情,最能表达修谱的目的和意义。
[OT_page]
第二讲 新编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家谱在社会文史资料中的地位
家谱与国家正史、地方志共同组成为国家历史文献体系的三大支柱史籍,家族历史是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所记囊括到村到寨,详实到户,精细到人,是国史和方志都不可能顾及的。家谱是为国家存史、资政的历史文献。
家庭是国家的最小集体,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个人是国家的最小分子。国家是由所有最小分子、最小集体组成的最大家庭,这就是国家一词的真正内涵。每人每家都树立了荣辱观念,提高和睦意识,规范文明行为,维护安宁,共建和谐社会,整个国家才能成为礼仪之邦,国家才能更加团结强盛。所以,家族文化事业,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家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领域。
第二节 新编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一、家谱的属性和概念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家族人文历史的专著史籍,是家族历史的载体和标本,是系统化的家族历史纪实文献,是家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文化之一,家族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
家谱的功能,旨在记录家族人文资料,繁衍信息,明晰伦理,规范家族事务,尊祖敬宗,倡导家族团结和睦,促进民族大团结。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
我们研究、发展、弘扬家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门学科;汇编家谱,是家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补充、完善国家历史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
二、以质量标准论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我门现代新编的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体现进步。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图文并茂,结构科学,充实具有教化作用的篇章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三是排印方案要科学,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工具书;我认为,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家谱,具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编好家谱,教导族人,讲习仁义礼智信,都做文明礼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举,好学上进,和睦相处,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家和村宁社会安,国强族旺家业兴。
(二)家谱是后人运用的历史文献,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有利于学习和了解家族历史,研究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和家族发展状况。
(三)有助于查阅祖籍历史,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培养亲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四)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有助于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传承价值的家族特色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五)新编家谱应详细记载族中男女成员的姓名、生殁时间、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简介等,后人为前辈竖碑立传时有据可依,并可从中了解历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谱配编的辈份传承字派的运用和普及,对于弘扬家族文化、德礼
教育、各地宗亲往来和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现代家谱应为后人预留补记空位,每户拥有一本家谱,代代依次延续补记在同一本(套)家谱內,就可实现伦理根系不乱。
(八)考古界常用家谱资料对考古发掘、人文探索等历史疑点作定论。家谱具有考证功能。
三、以作用的要求论家谱的质量
要使新编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新编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了达到现代和后人所要求的家谱作用,我在考察、研究了全国大量的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之后,发现具有很多共性的质量问题:表现在记录不详,缺漏太多;资料简略,逻辑紊乱,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查阅家谱,尤如考古,不可续补。
针对古今家谱的状况,急待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只有改进,才能发展。不能再让后人费时费力地考古。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我们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为此,新编家谱要努力实现结构设计领先,功能完善,缺漏分支和新增人口均可逐代续记,查阅简便,易读易懂等多功能实用价值,具有上承千年祖,下迎千年孙的实用功能。
第三节 家谱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材
所有的国民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或园或缺,或聚或散,或兴或衰,或众或孤,总有一个家的感念,即便孑身孤寡,也有一个“我”字的意识。古老的华夏文明,正是所有的“我”聚合成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间断地传承、发展、创造着方方面面的人类文明。
族有多姓,姓有数宗,裔孙繁衍,四面迁徙,八方某生,东西南北,皆有宗亲,这是家族分布状况,也是国民组合实况。
家族兴旺需要提高人丁素质,国家兴旺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国民和人丁是两个范畴的同一个主体----人,国民亦人,即亦家族人丁。
家族人丁素质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且互为作用,资源通用,成果共享。两者之间只有方式和范围不同,没有本质的矛盾,而且应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相互推动。可见,国家培养人才的第一阶段任务实为家庭所承担并完成的,国民素质合格的多少与成功的家庭教育成正比。
国民素质教育要从婴幼儿开始,国民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长是成年的国民,就是说,国民的素质教育----全民皆师。这个全民总动员的师资队伍,是由各族各姓各宗支的所有户主和成年人组成的。
国民在家庭的教育,重点是在幼儿、少年和青年阶段。正常情况下,人生初学所得知识和感知行为,能有用于人的一生,具有为人品素质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三个成长时期,是国民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的道德教育,对国民的人品、文明、礼仪、诚信、敬业行为等人生道德理念和自觉性都具有导航作用。这是家庭和家族为国家对国民施以政令和法治管理奠定基础的重要教育。重点体现于敬老爱幼、文明礼貌、好学上进、认知荣耻、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克制奢侈等道德行为。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是国民启蒙教育的第一单元。家谱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材。
这一单元的教材应成为家族文化领域中的主题之一。家族文化的重要标本和载体是各族各宗的家谱,家谱应成为使用期最长的国民素质教科书,其作用和效果是现代家族文化必须重视的课题,也是现代家谱工作者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按照国家国民素质教育的标准,配以行之有效的家族特色教育方案,规范编辑刊印在家谱中,形成每个家庭都具有传承式道德品质教材。
人在从小到老的成长过程中,最易生效的教育是家庭教育。道德品质教材归入家谱,配合家族传承世系等综合内容,有利于培养被教育者对血缘传承的情感,寓道德知识学习于尊祖敬宗过程,从而加深对道德品质教材的领会和认知程度,提高规范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家庭对未成年的国民教育,具有血缘亲情的成份,教育与被教育双方还有供养与被供养的责任和义务,也基于长辈或家人对被教育者的精神依托,被教育者对长辈和家人有着衣食住行、学业乃至婚姻大事的依靠而乐于听从,
易于奏效,道德品质定位率高。这是国家政令和法治管束不可比的作用和效果。
在历代传统家谱中,也常见《家规》、《家训》、《家法》之类的家族教育制度,但有的家法早已不宜用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的家规或保留传统格调,或进化为单位规章制度模式,不具备可操作性,有而不宜,约而无束。加之家谱至今未能达到普及程度,据本人抽样调查,编了家谱并配有家规的家族,家谱普及率都在30%以下,而有谱之家视其为“宝”而保,不乐于拿出来通用。导致多数人家没有家谱辅以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就是我多年重点研究并一再主张的,我们现代编谱人一定要为普及家谱、运用家谱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为家庭教育编制好家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案,为国家为家族培养人才履行前期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让族中更多、再多的子女成年后,都能成为合格的国民,不论经商、从政、从文、从军、务工、务农,都能乐于担当,爱国爱家,遵纪守法,为国尽力,为族尽力,为家尽力,勤奋敬业,安分守己,行为有度,通情达理,处事符规则,所为符逻辑。
第四节 家谱应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家谱应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国人的道德教育启蒙于家庭教育。每一个国人在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五个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众多家庭组合的家族教育。这是人生享有的最亲密的教育,也是最易生效的教育。尤其在幼儿、少年、青年三个成长时期,是提高国人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段。运用家谱对子女实施道德教育,常给子女讲述一些家谱记载的先祖艰苦创业经历、传说故事、古今好学上进人物、三亲六戚的传承关系并适当携其参与友好往来,对于培养亲情、饯行文明礼貌、敬老得老爱、感受慈善之愉、培养感恩意识、增长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少儿道德教育,是国人道德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时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即学,远即异,相近即相似,相远即相异,习不同,必相差。人生初级阶段之习,就在或看或听或闻父母、兄弟姐妹、叔伯之堂、亲友之家,所听而学、所见而习。所听不同,学而各异,所见不同,习而有别,良而习之,行则从善,为以从德,长大成年,居身国民,知礼明理,道通途畅,此乃家教之果也。
因此,可以认为,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是现代家谱文化工作应重点研究的课题。目标就是要丰富家谱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十分重视亲情的传统道德观念,编辑家谱沿袭血源传承世系,体现了缅怀先祖,尊祖敬宗的行孝美德,现代家谱应编载一些具有家族教育特色的家庭少儿教材内容和道德知识,让少儿在家谱中既能见知传承亲人,又能在感知亲情的同时,学习相关道德知识,具有亲情感染的心态调整作用,从而易于接受道德知识教育,且易于扎根在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在一次应邀到一个宗亲家做客时,到达楼下,一楼大过道里有一群五六岁上下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玩枪,有的玩车、有的拼积木……,互相追逐。我走到电梯时,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喊起来,“小明哥哥!你把墙画脏了,快擦掉,”电梯来了我也不进,就看这几个小孩的行为,她也一起擦,边擦边说,语气逐渐温柔:“我爸爸讲,这是祖祖(方言,指曾祖)盖的房子,祖祖头发累白了,才去山上住,乱画(就)不要你(来)玩了”。那个叫小明的低声祈求说,“我(以后)不玩画笔了好(吗)不?”说完,站到小女孩对面,低下头,把拿着画笔的手伸平,又走向垃圾桶……
我知道了,他曾祖已去世了,她爷爷就是我相别六年,电话邀请我的宗亲。
这一幕太可爱了,可爱之一,大喊而不生气,不骂人,还先以哥哥相称;可爱之二,心痛祖祖盖的房子;可爱之三,反感也一起擦,帮助别人纠正不良行为;可爱之四,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可爱之五,提出了来玩的条件——不乱画。可爱之六,犯错的改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可喜可贺,短短一两分钟,我读得一篇如此完美的大文章,真好福气!
这一幕让我兴奋不已。人的一生就是演一出戏,序幕初开就如此精彩!常言“好戏在后头”,开场戏就如此感动观众,后头会更美。
这一幕应该成为每一个国人的开场戏,演到终场,闭幕了,还有人想看,然而听众会更多。
他家住六层,一进客厅,寒暄过后,落座沙发,茶几上摆着一本家谱。茶话之先,我兴奋地讲述了刚在一楼过道里发生的故事,赞叹之中,“你这孙女几岁啦?道德行为这么可爱,还知道他老祖盖房子,头发累白了,住山上了,真是教养有方啊!”
“才四岁半,” 她爷爷指着茶几上的家谱,“他爸爸经常抱着她翻家谱,看家谱,指认她老祖的照片和我们的照片,看一次就给她讲一个老祖的故事,也讲我们几代人的故事,很多人的照片都有故事可讲,她都爱听,好些照片她都知道怎么称呼”。她爱翻开家谱指认照片做童话游戏,一会儿拿两个纸杯对着这张像说,“成兴大爷爷,你今天就在我家挨(陪)爷爷喝茶,这杯先给你,这杯给爷爷,”一会儿指着梅大奶奶讲一气童话,挺有兴趣的。
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亲情感染力,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家教功能,这就是家谱对国人道德教育的作用力。
我们现代修谱人员应当努力完善家谱功能,加大普及家谱的力度,让家家有谱传,户户有谱用,代代有谱教,人人有谱学,子孙都从善,个个道德良,幼时做个好孩子,长大当个好国民。
[OT_page]
第三讲
用现代意识认知家谱和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