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谱编辑部(WAP手机版)
首页 > 家谱论文

论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

作者:吕有凯  来源:中华吕氏文化中心  查看:3020

论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

中华吕氏文化中心  吕有凯

 

一、以质量标准论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我门现代新编的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体现进步。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图文并茂,结构科学,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三是排印方案要科学,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工具书;我认为,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家谱,具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编好家谱,教导族人,讲习仁义礼智信,都做文明礼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举,好学上进,和睦相处,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家和村宁社会安,国强族旺家业兴。

(二)家谱是后人运用的历史文献,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有利于学习和了解家族历史,研究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和家族发展状况。

(三)有助于查阅祖籍历史,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培养亲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四)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有助于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家族特色的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五)新编家谱应详细记载族中男女成员的姓名、生殁时间、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简介等,后人为前辈竖碑立传时有据可依,了解历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谱配编的辈份传承字派的运用和普及,对于弘扬家族文化、德礼教育、各地宗亲往来和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现代家谱应为后人预留补记空位,每户拥有一本家谱,代代依次延续补记在同一本(套)家谱內,就可实现伦理根系不乱。      

(八)考古界常用家谱资料对考古发掘、人文探索等历史疑点作定论。家谱具有考证功能。

 

二、以作用的要求论家谱的质量问题

要使新编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新编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收集,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达不到我们和后人所要求的作用,其共性的质量问题有三:

一是记录不详,缺漏太多;重古轻今资料简略查阅家谱,尤如考古。

二是逻辑紊乱,选稿不精,缺乏进取不求普及新编家谱,还是仿古。

三是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只可存档,不可续补。

纵观吕氏家谱的古今状况,如何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只有改进,才能发展。不能再让后人费时费力地考古。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很多姓氏分支编了新家谱,人口多的大支系编了,顾不上小支系,造成很多支系族人至今未能入谱;有的虽然编了家谱,但很简单,如文稿质量粗糙、收集资料太简略、缺漏事项太多、重男轻女、编排方案因循守旧、结构设计无创新、功能不完善,不易读、 不易懂、不具备多功能使用价值。我认为:家谱质量差的原因有下列四种情况和一个误区:

一是:能力强,文化高的人忙于事业、工作或生意丢不开,没有时间参与,编辑人员不具备专业专职条件,为了早给族人交待,急于成书,草率了事。

二是:操办、编辑家谱的多为老年人,精力有限,热情可佳,但无意创新,因循守旧,不敢向前,找古人拉后腿。

三是:国家和有关部门无指导性规范,无权威机构认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为是。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模式、老方法。只有少数人能看懂,难以普及。

四是:各支系不愿交流,持小区域狭隘观念,自以为是,其实不然。

误区是:很多分支,由于查不清祖源,先祖连不上,就迟迟不能编谱,有的三五代前都不知其名,大支系编谱,小支系无靠,你不认我,我也不跟,都是无根不编谱的误区。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所以,越是先祖连不上和无挂靠的支系,更要尽快编家谱,子孙后代才有根,各支系一定要走出误区,因为我们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吕尚这条主根传宗的血缘亲人。我们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

三、建议和希望

综上所述,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希望各分支统一认识,重视质量,不要再随意编“简谱”给后人“考古”,浪费后人的宝贵时间。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请各地宗亲思考并与我们共同讨论:

(一)各分支已完成的家谱,进行一次自检、自查、自审,并与总会要求的质量标准对比,找出差距,确定舍取。

(二)各分支正在进行的编谱工作,资料收集、登记整理照常进行,但请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暂缓定稿印刷。

1、请各地等《中华吕氏通谱》定稿后,对应《中华吕氏通谱》明确的世次连接历代先祖。

2、各地新编家谱最好普及到一户一本(套),《中华吕氏通谱》出版后,一套几十大本,达不到一户一套,而通谱中一些内容是你们需要转印在分支家谱上,普及到户,如历代世次连接、全国统一的传承字派、祖籍史料、源流论文、总会的重要文献等,所以,请暂缓定稿印刷。

3、各大支系要尽量寻找、联系外迁的分支,不论人口多少,不论贫富,都应统一登记入谱,尽量减少缺漏。人口少的小支系也要积极寻找自己的祖源。如果急于定稿印刷,会造成缺漏小支系、小分支和现代外迁户的遗憾,希望不要缺漏他们。

4、对于没有找到祖源的大小支系更要暂缓定稿印刷,等《中华吕氏通谱》出版后,或许能从中查到你们的祖源。

(三)吕氏文化中心要研究一套编辑现代人的家谱模式作样板,以便采用统一方案定稿印刷,统一提高质量。

我深信:有吕氏文化中心总会这个常设机构的专职、专业化服务,各分支新编《吕氏家谱》的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四、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改革传统模式

要使现代人的家谱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要重点研究的是:家谱工作的意识更新和技术改革问题。这一课题具有挑战性,但我相信,科研成果是试验出来的,学术成果是争出来的,技术成果是实践出来的。本文先就主要概念探讨如下,抛砖引玉。

(一)分支新编家谱要实现普及,做到户均一册(套),家家知晓,看得懂会运用这一代没文化儿子孙子总会有文化但很多家谱工作者的意识相反不必要……实属不良意识可以试想如果古人把家谱做普及了家家都有总有一部分能传承到今当今查源流就不会这么难断代也不会这么多。

(二)大胆改革传统模式。

1、希望各分支总结经验,多研究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别人的家谱中既找缺点也找优点,学优点,处理缺点,采用新方案,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后代。   

2、家谱工作是一门学问,是学问,就要学、要问才能得到新知,才能理解先进的科学的新方案。世界和事物都是在改革过程中发展和进步的。三十年前,没有邓小平主张改革,中国的经济、社会能有今天吗?

3、文化更需要改革发展和进步古时用文言文写书不注标点、竖排印刷,能达到现代横排的普及程度吗?古人是有创造的,但他们的后人造创的更多、更科学、更实用,如过去的中草药只能煨汤治病,现在制成针剂片剂治病,能说现代不如从前吗?汽车比古时的马车好吧,计算机办公比过去毛笔好吧?

4、看古人的老家谱像考古;如果当今编谱还不改进,故意让后人费劲费时地考古吗?所以,我们再不能照搬传统模式。否则,后人会说我们没有长进。

(三)内容记载体例改革,势在必行。现代人要记入家谱的内容很多,传统记载体例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和后代的需要,很多编谱的同事听到我这一思想和做法时,总是说:“不行、不行,老祖宗做的样子不能改,要尊重老祖人。”我敢说,如果老祖宗在天有灵,一定会骂我们“没长劲,应该一代比一代强,我又没从坟里爬出来拉你后腿!”

 

五、要树立新思想,创造新方案

1、一些分支编谱同事看到我改进的记载体例和做法时,不作对比,不看整体结构,不分析综合功能,开口就说:我搞的是“户口薄,”“是日记。”他说对了,也说错了,对在家谱本身就有户口薄的功能,只是家谱意义上的“户口薄”要比派出所发的户口簿登记更详细,否则怎么查世系啊?我说你错了,家谱不是日记,是家记,你们搞行传干什么?行传就是记载家庭大事或人物传记麻,我也并不是把每家每天的事都记载入谱,也没这个必要日记的概念是某天之记,把日记和家谱相提并论,纯属故意制造笑话。

2、行传,这两个字组合为一个词,本身就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只因古人在家谱中用了,他的后人不作研究,一味沿袭。我认为,家谱中的“行传”应改为现代流行的“简介”较为通俗,与现代习惯语法相符。是将古人作的“行传”和世系编印在同一个页面,既便于查阅,又能减少页面空白,节省纸张,压缩家谱总重量。我编3万多人口的家谱才900页,含包装盒才3公斤,一户一本,迁居何处都有家谱可带,子孙后代还能在同一册内自行补记新增人口,可连续补记30多代,且以30年新增一代计,可使用900年之多,后人把各户补记的资料收集起来,汇编二集、三集,且不更有连续性吗?传统模式有这个功能吗?

3、很多分支,1-2万人口要编5--8本,重达二十多公斤,一大堆,保管都困难,还15年小修,三十年大修,重复劳动,劳民伤财,而且一支一村内,只有少数人家有家谱,新增人口从何补记?外迁户又将失根失谱。

4、有的同事说,“看你(我)编的家谱就是查字典。”对,家谱本身就是家族历史文化的工具书。

结语:改革是必要的、迫切的,只有改进,才能发展。改革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改革的目的是要扩大家谱的作用,充实其广泛的实用性和意义,把新编分支家谱世系与《中华吕氏通谱》世系连接完善,达到宗源清晰,图文并茂,功能完善、达到结构科学,版式新颖,查阅方便,易读易懂,便于普及,使其成为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家族文化教科书,真正成为传家宝典。

20121020日定稿

上一篇:家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领域
下一篇:没有了
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1号7楼 邮编:553537
联系电话:0858-3633111 13984603139 15394392199
QQ:2216837185 投稿邮箱:2216837185@QQ.com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67号 黔ICP备1500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