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 米
一一“糯米”阿婆吕舜玲传奇
“糯米”是一个人的小名,听上去很可爱,真相却很残酷;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几乎没人能听懂,无法站立,不能行走,甚至连在椅子上坐着都会东倒西歪,就像从前江南人家过年时候准备的大坨水磨粉。
直到18岁时,“糯米”才知道了自己是一个脑瘫痪者。而如今,“糯米”已是一位79岁的老太太。她不但站了起来,学会了走路也,甚至还在用自己特殊的技能,帮助一个又一个脑瘫的孩子挣脱束缚灵性的茧。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传奇。
不平之气让奇迹发生
“糯米”真正的名字是吕舜玲,上海徐汇区致康儿童康乐园的创办者。
吕舜玲是著名实业家吕建康的孩子。虽然父母为糯米四处求医,但她的状况一直毫无起色。记不清换了多少个推拿师、气功师,每个师傅的手法不同,效果各异,吕舜玲每每所有感应,就会把那些招式一一记在心中。这是一次无比艰难的跋涉。
30岁那年,奇迹出现了。一天她终于找到了买不的感觉,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一样,踉踉跄跄地走了起来。这种感觉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妙,让她独自走出家门,走上街道,不知不觉中,居然从安福路的家,跌跌撞撞,一路走到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大世界,“一去一回5个小时”。吕舜玲记忆犹新。
我问阿婆:为什麽奇迹发生在你身上?她一字一句的对我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为什麽鸡蛋能孵出小鸡,石头就不行?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啊。她说,直到20岁前,自己一直以泪洗面,她的内心深处,每时每刻都有一股不平之气。
卖房建康健园
久病成医,吕舜玲对许多推拿手法都有心得。尤其是脑瘫患者,她对他们的疾苦是真正的感同身受,推拿效果就更是到位。于是她自己设计,托人改装了一辆小黄鱼车,作为义务资料室的代步工具。有的家长还会把脑瘫儿送到她的小洋房的车库里,请她指点健康之道。
虽然治愈脑瘫是巨大的难题,但也许这个推拿师本身的经历有太多正能量,有不少前来求治的脑瘫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有一个女孩,17年里从未自己走下楼,经过推拿病情得到了改善,后来还结婚怀孕了,医院发现她是脑瘫患者,一开始还不敢为她接生。当她健康的女儿呱呱坠地时,母亲和接生的医生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妹妹吕舜玫的帮助下,吕舜玲筹办一个儿童康健园。为了筹钱,父母留给吕舜玲的安福路两套总面积700平方米的小洋楼,在2003年变成了不到1000万元的现金。随后姐妹俩在百色路上购置了一套四室两厅作为吕舜玲的新居,剩下的一大笔前都投入了致康园的开办和运行。
你终究要独自面对人生
脑瘫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但在致康园里,45位老师照顾着近30名学生,他们试图最大程度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致康园的很多地面上都有色彩小脚印的图案,那是为了帮助学走路的小朋友找准步点。食堂开饭了,凡是利索能及的小朋友都要自己走过去,有时候短短一段路要走上15分钟,走的满头大汗。操场上小朋友们刻苦锻炼的情景,旁边居民楼里的老太太看在眼里,很多都于心不忍,有的还会骂狠心的老师。殊不知,这正是致康园引导式教育疗法,目的是要提高脑瘫患儿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吕舜玫说,很多家长或是于心不忍,或是嫌麻烦,什么事都替小孩子做了,其实这恰恰是害了他们。“即便是父母,也总有离去的一天”。吕舜玲希望,当一些人最终需要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致康园德康复训练能帮他们------学会走路,需要依赖的人就少一个;学会穿衣洗漱。也许又解放一个人;如能走出家门自谋路,便能极大地接近“健康人”的标准,
如今,吕舜玲的住所从四是两厅变成了两室两厅,因为致康园的运行出现现金危机,只能又动房子的脑筋。吕舜玫告诉记者,全额缴费的孩子只有5个,那些孤儿更是一份钱也收不到的。如果不是方方面面的社会捐助,致康园不可能撑到今天。
对致康园的孩子来说,这里只是他们生命的起点。能否拥有最起码的自理能力,能否走进课堂接受教育,能否自谋生路、自食其力……一道道难关横亘在面前。吕舜玲说,在她的有生之年,很希望再开办一个技能培训机构,让脑瘫的小朋友学会一些谋生手段,不再成为父母永远的心病。
﹙综合摘自《新民周刊》2013年第一期,2012年8月14日《文汇报》作者韩波 钱蓓﹚